当前位置:首页 > 温泉研究 > 温泉规划设计 > 详情

温泉规划设计

挖掘六大温泉文化,打破温泉度假项目同质化困局

作者:海森温泉设计院   发布时间:2025-11-12   阅读量:0

随着温泉度假市场的快速发展,同质化竞争日益凸显,千篇一律的泡池与传统服务逐渐失去吸引力。温泉的核心魅力不仅在于自然馈赠的疗愈属性,更藏于其承载的多元文化内涵之中。温泉养生、洗浴、宗教、饮食、民俗及历史诗词等六大文化维度,正是打破同质化,增加项目文化性、在地性的关键。结合项目区域情况,深挖并融入这些文化基因,能为温泉项目注入独特灵魂,让体验从单一泡浴升级为文化沉浸,开辟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一、温泉养生文化:疗养与身心滋养


温泉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温泉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人们对温泉疗养功效的深度认知与长期实践,融合了中医理论与自然疗法,旨在通过温泉的作用实现身心的滋养与康健。


(一)疗养泡池


疗养泡池文化以天然温泉或人工打造的温泉池为核心载体,是温泉养生的基础形态,既延续传统疗养智慧,又融入现代创新理念,实现基础泡汤体验与特色功能滋养的双重满足。


从中医的理论出发,温泉本身具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的天然功效。不同矿物质与微量元素构成的温泉类型,疗养侧重各有不同:硫磺泉凭借抑菌消炎特性,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有显著辅助改善作用;碳酸氢钠泉水质柔滑,能软化角质、滋养肌肤,兼具美容养颜功效;氡泉则通过微量放射性元素的温和作用,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身心疲劳。


传统疗养泡池的创新延伸,集中体现在特色功能的融合与升级。不少项目深挖地方资源,将中药材与温泉水精准搭配,打造针对性药浴泡池。广东惠州南昆山温泉大观园依托当地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推出当归泉、枸杞泉、艾叶泉等特色泡池:当归的补血活血功效与温泉温热属性相融,可改善血液循环,对气血不畅、月经不调等问题有辅助缓解作用;枸杞泉聚焦肝肾滋补与明目,适配长期用眼人群的养生需求;艾叶泉则借助艾草祛湿散寒、抗菌消炎的特性,成为关节不适者的优选。


现代科技的注入进一步拓展了疗养泡池的功能边界。部分高端温泉项目引入音波喷射泉、脉冲按摩泉等智能设施,通过水力冲击、声波共振等技术,实现物理疗养与温泉滋养的结合;还有项目采用温控调节、矿物质配比优化等技术,让泡池体验更贴合人体舒适需求,同时保留传统疗养的核心价值。这种传统药材滋养与现代科技赋能的双重创新,让疗养泡池文化在同质化市场中形成独特竞争力。


挖掘六大温泉文化,打破温泉度假项目同质化困局1


(二)身体护理服务


按摩、推拿、SPA等也是温泉养生在身体护理产品方面的重要内容。


SPA 作为综合型身体护理服务,以温泉水疗为基础,融合芳香疗法、舒缓音乐等元素构建沉浸式放松体验,且随产品创新衍生出丰富品类:深海泥SPA凭借矿物质滋养实现清洁焕肤,红酒SPA以抗氧化成分延缓肌肤衰老,香薰SPA则通过植物精油调节情绪。同时,地域文化为SPA注入独特灵魂,如西安温泉推出融入秦唐养生理念的古法SPA,福州温泉将本地传统推拿手法融入SPA流程,形成兼具护理功效与文化辨识度的特色服务。


源自中医理论的按摩、推拿是温泉疗养中身体护理的核心项目,中式按摩、日式指压、泰式古法推拿等手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实现舒筋活络、缓解劳损的功效,南京汤山温泉的 温泉热石按摩便是典型代表 —— 以温热火山石配合专业手法,将热疗与经络调理结合,有效舒缓肌肉酸痛与身心疲劳。


(三)食疗


食疗在温泉养生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一些温泉酒店会根据温泉的功效和季节特点,制定相应的养生食谱。在冬季,长白山温泉酒店会推出人参炖鸡、鹿茸枸杞汤等温热滋补的菜品。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等功效,与鸡肉一起炖煮,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又能抵御寒冷,增强体质。而在夏季,云南腾冲热海温泉景区附近的餐厅则会提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薏仁粥等,帮助游客排出体内湿气,保持身体的清爽。


(四)养生活动


养生活动也是温泉养生文化的一大亮点。部分温泉度假区会定期举办瑜伽、太极等养生课程。在江西宜春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清晨会有专业的教练带领游客在温泉旁的草坪上练习瑜伽。清新的空气、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温泉散发的温热气息,让人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更好地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还有一些温泉地会举办温泉疗养讲座,邀请中医专家为游客讲解温泉养生知识,指导游客如何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温泉疗养方式。


挖掘六大温泉文化,打破温泉度假项目同质化困局2


二、温泉洗浴文化:传统与多元交融


温泉洗浴文化承载着人类对清洁、舒适与放松的追求,历经岁月的沉淀,从简单的沐浴行为演变为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独特传统。其发展历程是一部生动的社会变迁史,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


(一)中国古代的温泉洗浴文化


中国古代温泉洗浴文化核心呈现为帝王专属与市井普及的双重脉络,在不同朝代留下鲜明印记。先秦至唐代,温泉洗浴多为帝王贵族特权,西周周幽王于骊山修建温泉离宫,开启皇家温泉洗浴先河;唐代华清池臻于鼎盛,唐玄宗为杨贵妃专设海棠汤、莲花汤等奢华浴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典故,将皇家温泉的尊贵与浪漫定格为文化符号。宋代后,温泉洗浴逐渐走向市井,公共澡堂(浴堂)兴起,汴京、临安等城市遍布各类温泉浴场,不仅提供基础洗浴服务,还衍生出搓背、修脚等配套项目,成为平民百姓清洁身体、社交休闲的重要场所,实现了温泉洗浴从宫廷到民间的普及。


古人对温泉洗浴的讲究,体现在仪式规范与品质追求的双重维度。礼仪上,延续西周 斋戒沐浴的传统,重要祭祀、朝见前以温泉净身,视为敬畏神灵、彰显庄重的必要环节;日常洗浴也注重秩序,讲究 “先净手、再洁面、后沐浴” 的流程,避免污浊池水。品质上,香汤沐浴成为主流,古人将兰草、郁金香、沉香等香料融入温泉水中,既清洁肌肤,又能散发香气、舒缓身心;贵族阶层更会在浴室布置雅致器物,搭配音乐、茶点,使温泉洗浴成为兼具养生、审美与社交功能的生活仪式,彰显古代温泉洗浴文化的精致与深厚。


(二)其他国家的温泉洗浴文化


日本的温泉洗浴文化以大众参与为核心,形成了规范且深入人心的洗浴传统。从城市公共浴场到乡村温泉旅馆,洗浴流程始终遵循先净身再入浴的基本礼仪,人们需在淋浴区将身体彻底洗净后,方可进入公共温泉池浸泡,不打扰他人、保持池水洁净是普遍共识。这种洗浴文化强调身心的纯粹放松,泡汤时多保持安静,或轻声交流,摒弃多余社交干扰。同时,洗浴场景兼顾私密性与公共性,既有家庭式私汤,也有可供邻里、游客共同使用的公共浴场,公共浴场更是承载社交功能的重要场所,成为日本人日常生活中放松身心、联络情感的独特空间,其对洗浴礼仪的坚守与大众参与的普及性,构成了日本温泉洗浴文化的核心特质。


其他国家的温泉洗浴文化则各具地域特色,彰显多元风情。匈牙利因丰富的地热资源,孕育了以社交为核心的洗浴文化,温泉浴场不仅是清洁身体的场所,更成为人们聚会聊天、下棋休闲的公共空间,不分年龄阶层的人们在此共度时光,形成热闹亲和的澡堂氛围。土耳其的传统土耳其浴是极具代表性的洗浴形式,洗浴过程包含蒸汽熏蒸、搓澡清洁等环节,更融入了社交与饮食元素,人们常携带美食前往浴室,沐浴后与亲友围坐共餐,边享用美食边畅谈,洗浴与聚餐结合的社交模式,成为土耳其温泉洗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芬兰的桑拿浴也与温泉文化相辅相成,以高温蒸汽实现身体排毒,洗浴后常搭配冷水浸泡或雪浴,形成热冷交替的独特体验,凸显北欧民族对自然与身体调节的独特理解。


三、温泉宗教文化:信仰与传说交织


(一)中国宗教文化


中国温泉宗教文化的核心脉络,与寺庙文化及宗教净身仪式深度绑定。历史上诸多温泉由僧侣、道士率先发现与开发,他们常选择依山傍水、气场清幽的温泉周边修建寺庙道观,使温泉成为宗教修行的重要配套。佛教将沐浴视为净身净心的修行方式,通过温泉洗浴去除身心尘垢,以纯净状态礼佛诵经;道教则认为温泉是天地灵泉,沐浴可调和气血、契合自然之道,契合修行中天人合一的追求。这种寺泉相依的格局,让温泉不仅是自然馈赠,更成为承载宗教信仰、践行修行仪式的神圣空间。


(二)传说故事


温泉的宗教属性催生了诸多富含信仰色彩的传说故事,为温泉文化增添神秘底蕴。临潼华清池流传着神女赐泉的传说,相传秦始皇巡游时遇神女指点,得温泉治愈疾痛,后封神女并修建汤池,使温泉与神佑信仰紧密相连;云南安宁温泉则有曹溪一滴的典故,传说禅宗六祖慧能的弟子将曹溪佛法与泉水相融,赋予温泉涤尘开悟的精神寓意。这些传说以宗教人物、神灵意象为核心,既解释了温泉的神奇来历,又强化了温泉与信仰的精神联结,成为传承温泉宗教文化的生动载体。


四、温泉饮食文化:美食与温泉的邂逅


温泉饮食文化是温泉文化中极具魅力的一部分,它将美食与温泉疗养有机结合,为人们带来独特的味觉与身心享受。温泉地区的特色美食丰富多样,与当地的物产和风土人情紧密相连,成为温泉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体验。


(一)饮文化


温泉饮文化以温泉水的多元利用为核心,衍生出丰富的饮用形态。部分富含矿物质的优质温泉可直接饮用,兼具解渴与轻度养生功效;更具代表性的是温泉泡茶,借助温泉水的温润水质与矿物质成分,激发茶叶的香气与营养,济南趵突泉 “天下第一泉” 便是典范,以甘冽温泉水冲泡本地名茶,形成 “泉甘茶醇” 的独特体验。此外,古人还将温泉水与药材配伍熬制汤药,或将温泉水用于调制养生饮品,让饮用过程与疗养需求深度结合。


(二)食文化


温泉食文化的核心在于借助温泉的特性激活食材本味,形成独特烹饪方式。高温沸泉可直接用于蒸煮食物,无需额外火源,既保留食材的营养与鲜嫩,又融入温泉矿物质的温和滋养,其中温泉蛋最为知名 —— 将鸡蛋放入恒温温泉中慢炖,蛋白嫩滑如凝脂,蛋黄绵密似流心,成为温泉饮食的标志性美食。同时,部分温泉区域利用温泉水灌溉种植蔬菜、养殖水产,让食材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温泉矿物质,形成口感与营养兼具的特色物产,为饮食文化奠定优质基础。


(三)区域特色饮食文化


区域特色饮食文化凸显地域风土与温泉体验的深度绑定,呈现多元风貌。国内方面,台湾汤围温泉的温泉空心菜因吸收温泉水滋养而鲜嫩爽口,华南地区的温泉火锅以温热汤底搭配新鲜食材,契合泡汤后的暖身需求;国外则以日本为代表,泡汤后享用的烧酒、刺身、寿司等美食,既贴合日式饮食精髓,又能舒缓温泉后的身心。这种饮食文化既保留地域饮食传统,又围绕温泉体验进行适配创新,同时融入区域美食元素,让温泉饮食成为展现地域文化与多元风情的重要载体。


挖掘六大温泉文化,打破温泉度假项目同质化困局3


五、温泉民俗文化:传承与地域风情


(一)独特民俗形式


温泉独特民俗形式以地域资源为根基,形成天浴、药浴等标志性形态。天浴是人与自然深度交融的沐浴方式,在云南、川西等部分地区,人们选择开阔的天然温泉区域,以露天沐浴的形式洗去尘埃、祈求安康,既贴合当地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又让温泉体验回归本真。药浴则是民俗智慧与温泉疗养的结合,各地依据本土药用植物资源,将草药与温泉水调配,如贵州苗族药浴、西藏藏药浴等,不仅能缓解身体不适,更成为承载民族传统的生活仪式,融入日常养生与重要人生节点。


(二)节庆活动


温泉节庆活动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具特色。云南的沐浴节是典型代表,藏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会在特定时节聚集于温泉旁,通过沐浴净身、祭祀祈福等活动,庆祝节日的同时传承文化;四川凉山彝族的火把节期间,温泉区域会成为节庆延伸场地,人们泡温泉、载歌载舞,让温暖的泉水与热烈的节庆氛围相融。这些活动以温泉为核心,串联起歌舞表演、祭祀仪式等环节,成为展示民族文化、凝聚族群情感的重要平台。


(三)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聚焦区域独特生活习惯与温泉体验的有机结合,彰显浓郁地方韵味。在云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泡温泉时常伴随山歌对唱、民族器乐演奏等活动,温泉池畔的互动既丰富了泡汤体验,又传递着民族文化魅力。东北部分温泉项目则融入秧歌、二人转等本土民俗表演,搭配地道东北美食与手工艺品展销,让游客在享受温泉疗养的同时,沉浸式感受东北的豪爽风情。这种将民俗习惯、饮食文化、手工技艺与温泉场景绑定的形式,让温泉民俗成为展现地域特色的鲜活载体。


挖掘六大温泉文化,打破温泉度假项目同质化困局4


六、其他文化:全方位的温泉魅力


(一)历史与地名文化


温泉地往往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南京汤山温泉早在东汉时期被发现,南朝萧梁时期成为皇家御用温泉,历代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纷纷前往,留下诸多历史遗存。从化温泉的地名演变背后,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动态,其价值成为地域历史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福州作为 “中国温泉之都”,1700 年的温泉文化史孕育了温泉路、树汤路、汤门等一系列与温泉相关的地名,彰显当地温泉文化的深厚底蕴。这些温泉地不仅是休闲疗养场所,更是挖掘区域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诗词歌赋


诗词歌赋为温泉文化注入了浓郁的诗意美感。唐代白居易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名句,让华清池温泉的曼妙场景流传千古。南京汤山温泉也因王安石、袁枚的诗作游记增色,黄山汤池则因柳如是的七绝增添才情韵味。这些作品以文字为媒,既赞美了温泉的神奇景致,也提升了温泉旅游的文化审美内涵。


(三)地质地貌


温泉的形成与独特地质地貌密切相关,是自然馈赠的地质奇观。其形成源于大气降水与地下水在断裂带渗透、深循环过程中不断加热,受地质构造影响,不同区域温泉的出露形态、水温水质存在差异。汤山温泉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国内优质疗养温泉,其水质获得国际双认证,展现了地质条件对温泉品质的决定性作用。


(四)建筑文化


温泉建筑是文化与功能的结合体,彰显地域审美与文化特色。中国皇家温泉建筑以华丽恢宏为特点,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尊贵;云南少数民族温泉建筑则融入黎苗文化与自然理念,打造出与生态共生的休憩空间。日本温泉建筑侧重禅意表达,以简洁自然的设计营造宁静氛围,让泡汤者感受身心与自然的和谐。


(五)医药文化


中西方均对温泉的医药疗愈价值有着深入探索。中医认为温泉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祛湿散寒,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温泉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各地温泉项目多结合医药理念,开发中药泡池、温泉药浴等产品,实现温泉疗养与医药文化的有机融合。



  

总结


六大温泉文化为温泉度假项目规划提供了多元且深厚的文化基因,是破解同质化困局的核心密钥。温泉养生文化的疗愈内核、洗浴文化的传统与多元、宗教文化的信仰底蕴、饮食文化的味觉融合、民俗文化的地域风情,以及历史、诗词等其他文化的丰富内涵,从不同维度为项目注入独特性。在规划中,深度挖掘并融入这些文化元素,既能让温泉体验超越单纯的泡浴功能,更能通过文化赋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让温泉项目兼具休闲价值与文化魅力,实现从同质化竞争到特色突围的转型,推动温泉度假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23号楼12层 邮编:511400

生产基地地址:广东韶关新丰马头镇工业园

电话:020-39388591 传真:+8620-23889566 24小时业务热线:18675872398(微信同号) 业务邮箱:hs@gzhaisen.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