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温泉研究 > 温泉设计百科 > 详情

温泉设计百科

如何通过温泉景观设计让山水与泡池共生共融?

作者:海森温泉设计院   发布时间:2025-09-06   阅读量:0

一、山水为脉,景观为骨

如何通过温泉景观设计让山水与泡池共生共融?

在温泉度假区的景观设计中,山水并非背景,而是叙事的主角。以山系地形为骨架,沿河谷、溪道与坡地的自然走向,勾勒出景观的骨架与脉络。让山势的纹理决定泡池的布局,让水流的节奏引导步道与观景点的落位。通过详细的地形勘察,识别高低起伏、坡向光照、降雨汇聚点,以及常年风向、声场的自然特征,确保泡池的分区并非强制截断自然,而是与山水对话的结点。

这样,游客在步入园区时,看到的不是人为切割的景观,而是一条顺应地形、呼应水脉的自然路径。二、山系地形的读解与水道的重组山中水脉承载着季节性与时间性的记忆。设计时应以“水”作为贯穿线,将溪流、涌泉与人工泡池通过可渗透的水艺手法连接起来。选择低损耗的水循环方案,如引导溪流的自然落差形成水幕、在坡面设立缓流区以减少冲刷、通过渗透与蒸发实现水资源的局部回收。

水道不应孤立存在,而要与山体的开合、树木的高度与枝叶的投影协同,形成在不同季节都有层次的景观纹理。游客走在水与山之间的路径上,能感到水声、石纹、植物香气交替出现,仿佛自然为泡池准备的一段诗行。

三、自然材料、线条与色彩的对话

以石、木、草本植物为主的材料选择,遵循就地取材、低碳、耐候的原则。

石材的纹理与山体岩性的色泽应在视觉上产生延展感,使泡池边缘看起来像从地形中自然抬升出的结构。木制扶梯与栈道的纹理要与树皮、林地的肌理呼应,避免生硬的对比。植物的季相变化成为景观的情感调色板:春芽、夏荫、秋叶、冬纹,使山水与泡池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美感。

通过光影与水的交错,将自然的野性与场域的人文气息统一在一个稳定的视觉语言中,让山水成为“底色”,泡池成为“焦点”,共同叙述一个关于放松与回归的体验故事。四、路径、视线与静谧的平衡人流分布应以自然节点为导向,沿着水线设置观景点、冥想区与养生休憩区,使步行路径在转折处自然停驻,形成短暂停留的仪式感。

视线的引导要遵循“从远到近、从景到人”的原则,让山势、树冠的轮廓、泡池的水纹成为游客眼前不断变化的画框。夜间的照明以低亮度、柔和的灯带与水面反射为主,避免直射光干扰夜间动植物,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星光走廊。静谧是体验的底色,景观中的声场设计则通过水声、风声以及鸟鸣的层次,构建一个可冥想、可对谈、可放松的空间。

五、品牌故事与情感共鸣把温泉景观设计视为讲述山水与人之间关系的媒介。通过景观的起承转合,传达心灵归属性、自然疗愈与文化审美的融合。每一个细节都应承载一个小故事:某处岩石的裂纹像被岁月刻画的记忆、某株树的枝叶在夏日形成天然的遮阳伞、某处水池的波纹在夜色中映出星星点点的光泽。

这些情感线索为品牌提供独特的叙事素材,使游客在体验泡池的获得一种“被山水拥抱”的情感归属。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设计,把自然演绎成品牌的灵魂,让山水与泡池在情感层面实现共振。

二、泡池共融之道

泡池不再是简单的休憩点,而成为山水叙事中的关键节点。设计要让泡池的形状、材质、温度、气味、光影共同讲述山水的故事。泡池的线条应顺应水脉的走向,边界不应过于规则,采用圆润、自然的边缘,让水面像山间的柔软湖泊。水温的梯度设置要以人体在不同情境中的需求为导向,从温热舒适的泡浴区延展到稍凉的水景区,形成冷热对照的体验层次。

水质管理方面,采用分区循环、自然过滤与微量元素回收的综合思路,确保水体的洁净与矿物质的稳定,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在视觉上,泡池的材质可以选用天然石材、抛光砂岩或木质拼接,表面处理要避免反光过强,以免与自然景观产生抢眼的竞争。三、光影与声景的叙事夜景设计是升华自然景观的关键时刻。

光点应以低亮、暖色调为主,沿着山坡的轮廓与水纹的波动分布,形成星空下的光带。水面反射光的波光要有节奏地跳动,给人以时间的错觉,仿佛置身山水之间的梦境。声音设计则以水声、风声、木材轻响为主,避免人工音源的刺耳感。通过可控的声学屏障与地形斜坡的自然扩散,形成安静的私密区与开放的共同空间的层级,使不同的游客群体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静谧角落。

四、材料、香气与触感的多感官联动

多感官的设计把“看得见的美”变成“闻得到的美、摸得到的美、听得到的美”。在泡池周边设置芳香草本植物带与香气扩散装置,使矿物质水汽与花香、木香交织,提升温泉的疗愈感。触感方面,边缘的石材要保持适度的圆润和凹凸并存,方便皮肤贴近时获得舒适的按压感。

植物的香气与水汽形成微型微气候,既保护隐私又让人感知自然的呼吸。五、可持续与健康的循环理念别让“奢华”成为对环境的负担。设计应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高效管理与材料的低碳应用。水循环系统可结合雨水收集、渗透蓄水和温泉水再利用,尽量减少新水的引入与排放。

照明与空调系统采用品质高、能耗低的现代技术,但尽量让自然光与自然风成为主角。在健康方面,泡池区的温度、水质与卫生标准应达到严格的行业规范,同时通过区域化的体验设计,避免人流集中带来的拥挤与压力,让每位访客都能在舒缓的环境中找到专属节奏。六、案例应用与服务承诺在实际落地中,建议以“分阶段、分区域、分体验”的策略推进。

先以山体的核心景观建立个性化的叙事线,再逐步扩展到泡池区、康养区、餐饮与休憩区的联动。关键阶段的评估包括游客体验调研、水质与能耗监测、生态影响评估等,确保设计随时间而优化。对客户的承诺,是把自然的美、人的舒适、品牌的价值三者融合在一个可持续的系统中。

总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广州番禺天安节能科技园总部中心23号楼12层 邮编:511400

生产基地地址:广东韶关新丰马头镇工业园

电话:020-39388591 传真:+8620-23889566 24小时业务热线:18675872398(微信同号) 业务邮箱:hs@gzhaisen.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信

友情链接: